查看原文
其他

6年!甘孜最难建公路隧道终于攻下!通车时间近了!


6年

2522米

近日

甘孜最难建公路隧道

省道217线石马路(石渠至马尼干戈)

海子山隧道

终于安全贯通了!



6载寒暑更替

70多轮阴晴圆缺

2000多幕星移斗转

这样漫长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事

而有一群交通人

却用六年的时间

和一块“烂豆腐”杠上了

怎么回事?


石马路


石马路是四川通往青海玉树的大通道,是省道217线的重要组成路段、甘孜州主要路网组成路段之一,沿线串起了石渠县、德格县的10个乡镇,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带动效应大。


石马路改建工程全长217公里,总投资18.28亿元,于2012年9月开工,主体工程除海子山隧道外于2014年9月底按期完工。


考古式“掘进”



文章开头说的“烂豆腐”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得不从修建石马路海子山隧道的难度说起了。


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有多难建?作为石马路项目建设常务副指挥长的廖琪斌曾经打了个比方:“我们就是在一块烂豆腐上打洞,而且,这块烂豆腐还有一部分泡在水里。”


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地处甘孜德格境内,全长2522米,洞口海拔高程4371米,处于高海拔、高寒、高原、低气压、低含氧量“三高两低”不利自然环境中,且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地质构造影响,节理裂隙极为发育褶皱扭曲严重施工推进异常艰难安全管理风险极大。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洞口最低温度达零下33度。冰冻或低温期长,且雨季持续时间长,每年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



从地质围岩划分而言,Ⅴ级是越岭隧道地质最差的级别,而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围岩几乎全为Ⅴ级,甚至其中还有较长段落为Ⅴ级特,需要进行特殊设计才能开挖。


围岩极软,不仅不能爆破,连挖掘机开挖都得小心翼翼,以防止坍塌。


渗水严重,多处断裂带甚至涌水,加大了施工难度。从建设初起,涌水、突泥、坍塌等多种险情就一直伴随,开挖掘进特别困难。


一般地质稍差的隧道,分两个作业面开挖即可,还能利用爆破加快进度。而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地质极差,必须采用三个作业面甚至更多作业面开挖。施工队伍只能把一个工序分解成多个循环来完成,用挖掘机开挖时,只能像考古一样,一点点慢慢挖


据不完全统计,前5年,累计在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施工的工人已有3000多人。


四川交通人的“解题方式”


▲隧道专家给予技术帮扶


面对困难,四川交通人只有一个信念:干!


温度低,含氧量低,那就供氧、加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那就挖掘机一米米推进。


六年的建设,六年的拼搏,才开出这高原之花,才结出今天这“果”。这“果”中,有州县党委政府的关心,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项目代建单位四川交通设计院和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



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在隧道的漆黑幽深中,那面飘扬的党旗,就像是无声的“号角”,激励党员先锋队发挥着模范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挑战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克服种种困难,齐心协力处治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险情,隧道开挖至贯通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目前,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施工已进入附属工程及隧道机电、交安施工阶段,预计2019年春节前通车运行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犹记得60多年前,先辈们是如何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铸就云端天路。当年钎锤碰撞之声犹在耳畔,如今“两路”精神依然不熄,我们依然能在石马路海子山隧道的建设中看到它的“身影”。


红旗翻卷,欢呼阵阵!这一次,四川交通人征服的是海子山,而前路,四川交通人将迈着更加坚毅的步伐,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鼓舞与指引下,弘扬“两路”精神,决胜“四轮”甘推,奋力谱写四川交通新篇章。



来源:中国甘孜交通、康巴传媒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